巴肯寺擁有大人氣的日落景色,在塔普倫寺耗去太多的我,可是緊張地一直跑,塔高寺放棄了,塔瑪儂寺也算了,喂喂喂,別再拍什麼大象了,趕快跑啊!其實沒有壯觀的雲海,今天,雲太多了,太陽很安靜地落幕了,有時候,就連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收穫啊,所以每件事都要拼了命去做才好。
▲僧侶,遠在一千多年,僧侶就是這麼一個足跡疊著另一個,爬上巴肯山朝聖,不同的是,今天的僧侶有草鞋穿,還有DC可以拍照留念。
▲馱遊客的大象,我不敢坐,大象很可憐,雖然想吃飯就得付出勞力。
▲地雷樂隊,因為他們的音樂,看日落像參加一場派對。
還是來介紹一下巴肯寺本身吧,原文Bakheng,建於西元907年。位於暹粒東南方的羅洛士原是真臘王朝的立國地,是塊近河的沖積平原之上,耶輸跋摩一世大舉遷都,將國都遷都至吳哥,選擇巴肯山為國廟所在,依著天然山勢興建石階,並在山頂建廟供奉崇敬父系宗嗣的象徵-Linga。
在大乘佛教傳入高棉之前,古高棉信奉的是印度教,但在羅洛士遺址,並未出現明確象徵印度教的建築特徵,一直到了巴肯寺,藉助山勢,這才出現明確的印度教信仰中心-須彌山,也是吳哥王朝的建築跳脫單純的實際面,開始找尋自我風格並表現宗教信仰。
簡單一點說,就是吃飽穿暖,開始風花雪月了。
巴肯山本身不高,但興建巴肯寺之後,便成為吳哥的至高點,可以一覽周邊的寺廟與城都,包括日後興建的吳哥寺、巴揚寺,巴肯寺興建後兩百年,吳哥國勢正如巴肯寺熱鬧的日落派對,走向無比璀璨的繁榮。
2008年7月15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