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30日

寶萊塢→來跳舞吧 Aaja Nachle



身在美國紐約的舞蹈老師Dia,接到來自印度家鄉的緊急電話,這通電話讓她憶起了遙遠的故鄉,當年與美籍攝影記者陷入熱戀,得不到祝福的情況下,毅然決然拋棄未婚夫與整個家族,與戀人逃往美國。這麼多年來唯一一通發自印度的電話,竟是恩師過世的消息。

回印度奔喪的Dia,沒來得及見上老師最後一面,老師臨終前留下一個遺願,希望Dia可以拯救劇院,免於闢為購物中心的命運。Dia 回到當初長大的劇場,如今已是一片廢墟,她氣憤地尋找購物中心的企業主,企圖阻止劇場拆除的命運,於是她與企業主訂下協議,如果Dia可以證明村民需要劇院,那麼劇院便得以保存,一個月後,Dia必須在此以本地演員搬演印度歌舞劇,並且不可挪用紐約資源,演出如能成功,企業主即撤回購物中心興建案。

Dia必須面對的,不僅僅是劇院生死存亡的問題,離鄉多年的她是村民眼中的叛徒,她又該如何以一個叛徒的身分,喚醒村民心中對藝術的熱情。

很喜歡片中舞蹈老師常說的一句話:「藝術不需要城市,城市需要藝術。」Dia 一開始努力去做的,是急切希望藝術能夠在這座城市不死,尚未認清自己在這座自己放棄的城市,已是叛徒並且人人唾棄的身分;然而隨著接連的挫敗,她才逐漸發現,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救垂死的劇場,能夠挽救劇場的只有每個人心中希望劇場不死的熱情。

這樣的一句話,幾乎可以作為所有劇場工作者的聖經指南,很多時候忍不住會抱怨,觀眾不愛我,即使做了什麼什麼之類的努力,然而觀眾為什麼要無來由愛一個作品?必然因為作品點燃人心中的火花,才能開啟創作者與觀者的交流。

沒有錯,創作者本身就應該專注於自己內心的挖掘,而非譁眾取寵,然而過分自溺,而忽略與觀者的交流、自以為是,才是衰亡之路的開端。忠於自我想法是作品藍本草擬時期,一旦到了對外呈演的階段,便應將觀眾納入作品的考量,換言之,一個作品的成功本應建築於創作者與觀者的互動互惠,兩者缺一不可。

這部片由遠嫁美國、息影多年的瑪杜麗復出主演,將較於擔綱演出《寶萊塢生死戀》時期,舞蹈魅力不減,整個人卻有煥然一新的成熟氣質,或許是升為人母,更可能是因為美國文化幾年洗禮,因此飾演這個角色,簡直是量身定做。

不過這部片當年在印度的票房不好,我想是可以理解的,除了基本層面的高潮太少太晚、勵志成份太做作、演員瑪杜麗的身分微妙可議之類的原因。這部戲的結局實在過分現實:Dia 最終還是回到美國,意圖打造購物中心的企業主遠赴美國與她相會。就像劇中所說的,印度所有好的都到美國去了。

是的,21世紀世界是平的,但是全球化暴力剷平的世界,是否能有一兩個文化古國逃過一劫?與朋友聊天時,很有自信地回答南亞將有希望避開全球化風暴,然而事實如此嗎?印美核協已成定局,巴基斯坦眼見就要被水資源紛爭打敗,落入世界銀行魔掌,南亞會不會是下一個中南美,再次淪落為帝國主義下的殖民地?

印度緩慢的發展,印度人自稱印度不急可以慢慢來,卻讓人不禁懷疑,印度內部文化宗教衝突,是否成為現代化絆腳石。今年的印度大選,出乎意料的是孟買恐怖攻擊,反而使投票率創歷年新低,背後的原因,是因為假性民主遭到日漸理智的選民唾棄,還是孟買人對民主已經喪失信心?

扣除歌舞甜衣包裝的《來跳舞吧》,背後隱藏著印美之間微妙的情感衝突,看來寶萊塢電影也有幾分潛力,擺脫逃避現實的臭名,走上社會批評的另一條出路。



歌舞介紹

O Re Piya,Dia與攝影記者初戀時的片段,可以稍稍窺見古典舞訓練過程



Aaja Nachle,來跳舞吧,令人眼睛一亮的月光劇場


Ishq Hua,劇中劇中劇,很複雜吧,其實就是女演員真的愛上男演員,企圖吸引他的注意


KOI PATTHAR SE NA MARE ,劇中劇演的是經典Laila的愛情故事




備註→
導演:Anil Mehta
製片:Aditya Chopra
劇本:Aditya Chopra, Jaideep Sahni
音樂:Salim-Sulaiman
上映:11/30/2007
主要演員:
Madhuri Dixit
Konkona Sen Sharma
Akshaye Khanna
Kunal Kapoor
Divya Dutta
Ranvir Shorey
推薦指數:★★★☆☆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